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展示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阶段性工作成果,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创新工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根据《2024年黄冈市新闻发布会总体安排方案》,召开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主要是发布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回答社会关注和媒体关心的问题。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农村新报、黄冈日报、黄冈广播电视台、黄冈新闻网、黄冈广电东坡云、云上黄冈、直播黄冈、黄冈观察、黄冈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等。
今天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英山县人民政府、团风县委发布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有关情况;二是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
非常感谢新闻界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期以来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情况。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省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省委书记王蒙徽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深度阐释;选定在十堰、荆州、荆门、咸宁、恩施等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从2023年5月份起,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推进思路为:围绕“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治理目标,2024年6月底前,完成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2024年各市、州(含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实施1条由党委主要负责主抓的综合治理小流域,各市、州组织有治理任务的县(市、区)至少启动实施1条综合治理的小流域;2025年底前全省形成加快推进的工作格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27年基本完成全省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一)先试先行,全域推进。我市虽然没有纳入前期省级试点,但主动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行先试。从2023年底起,已在10个县(市、区)各启动1个试点,分别为黄州区幸福港河、团风县牛车河、红安县太平河、麻城市芭茅河、罗田县天堂湖、英山县大畈河、浠水县芦河港、蕲春县株林河、武穴市荆竹河、黄梅县考田河等,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全覆盖,并明确将英山县大畈河作为市委书记李军杰主抓的综合治理小流域。
(二)规划引领,按图实施。高标准编制《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印发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小流域综合治理“四个一”工作模板要求,推动10个试点小流域绘制综合治理现状图、用地布局图、产业布局图、绿色基础设施图、治理任务图,对照技术指引编制了小流域治理工作方案,确制定小流域评价指标一张表,形成治理任务清单,包含管控任务清单、建设项目清单以及负面清单。治理任务图中划分了本地试点小流域的“三生”空间,摆布了综合治理的有关项目,明确了各治理项目的具体内容,落实了责任单位、挂帅领导和完成时限,实现了功能分区图、项目规划图、任务落实图“三图”合一。各小流域按照“四个一”工作模板要求,对照“一图一方案”,按图施工、看图作业、以图结账,扎实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多措并举,加快治理。一是加强培训。开设县级小流域综合治理课堂,编制授课材料,聚焦省指导意见、技术指引和其他市州的试点经验,加强对各县(市、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业务培训。二是加强督导。制定实施《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巡回督导工作方案》,成立6个巡回督导组,分别由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派员参加,每半月对各小流域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一次督导。三是加快推进。坚持项目为王,集中资源,强力攻坚。截至6月底,10个试点小流域共实施项目377个,其中已完工项目257个,占比68%;正在实施或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20个,占比32%。累计投入资金120.7亿元,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推进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开展评估。组建专班,迅速对半年来试点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切实摸清各地试点推进情况、创造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重点等,为下步全市工作部署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实施扩面。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适时启动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扩面工作。推动纳入省里的另7个小流域(团风县、黄州区的盂钵桥河、麻城市山水湾河、罗田县七道河、浠水县乌纱港、蕲春县狮子河、黄梅县老县河)开展综合治理。三是统筹资源。把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作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和主攻方向,引导各县(市、区)、有关市直部门在保障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前提下,推动各种生产要素、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小流域统筹、倾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全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四是加强督导。加强部门联合,全面深入督导各地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工作严重滞后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下面,请曹慧女士介绍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增值增效等工作开展情况。
非常感谢新闻界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全市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统筹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力有序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农业农村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一、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小流域内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不断提升种养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发展高效种养模式,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英山县大贩河小流域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提升茶叶品质;罗田县天堂湖小流域实施中药材GAP建设,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九资河镇展鹏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亩均茯苓6500斤,增产300斤,增效5400元/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小流域范围内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蕲春县株林河小流域会龙池村通过“小田并大田”,成功引进市场主体经营,亩均租金从80元提升到400元,村集体年增收3.1 万元。全市小流域试点区承包地流转率达到60%。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区,今年全市小流域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9万亩,其中,黄州区、浠水县在小流域内创建绿色农田示范点各1个,团风县建设数字农田示范点1个。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浠水县芦河港小流域内粮食单产提高60公斤(中稻),亩均节本增收200元以上。
二、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坚持在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的原则,围绕小流域“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针对耕地少地块小的山地型小流域,引导采取精细化农业模式,发展茶叶、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针对耕地面广量多的平原丘陵型小流域,引导发展粮油、蔬菜、渔业等设施农业。比如,武穴市荆竹河小流域推动邢园茶场发展菜茶、白化茶、黄化茶等新品种种植;麻城市芭茅河小流域把菊花作为富民产业来打造;黄州区幸福港河小流域投资1700万元建设育苗孵化基地尾水治理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织小流域试点地区内1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9家家庭农场申报省农业农村厅贷款贴息项目,今年小流域试点区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到20家。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并建立农产品溯源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品牌价值。截至目前,全市小流域试点地区内新增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农耕农品3个。
三、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绿色技术,发展生态种养,强化源头防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今年以来,在全市小流域试点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各类田间试验21个,示范面积达1万余亩。推进小流域内示范村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减少小流域农药使用量,上半年,全市小流域内“两夏”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7%。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通过采取生态沟渠、生态浮床和人工湿地等技术措施,推广循环水养殖、池塘“圈养”等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确保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截至目前,全市小流域内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完成面积达1.6万亩。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制定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方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团风县牛车河小流域培育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5000吨以上市场主体一家,辐射带动周围种植、收储市场主体10家以上,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率稳定在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统一部署安排,坚持统筹规划,注重系统思维,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落实,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谢谢大家!
英山大畈河全长19.3公里,流域总面积73.02平方公里,是白莲河水库的主要支流,共涉及22个行政村。今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转变治理理念,统筹保护和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推动流域沿线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着力打造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样板,奋力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是“一张蓝图”规划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纳入全县流域综合治理和四化同步发展规划,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理清流域现状,科学编制《英山县大畈河小流域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全面梳理流域内在建、新建、拟建项目,制定《英山县大畈河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清单》,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推动规划前后贯通、高效衔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二是“双管齐下”乡村振兴。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农村土地经营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出台特色产业基地奖补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帮助当地群众增收。发展茶叶9767亩,发展香榧、石菖蒲等名贵中药材3444亩,发展猕猴桃、石榴等水果基地180亩。投资1.06亿元建设楚留香出口茶产业园,实现销售自营出口1500万美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220户茶农,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三是“三位一体”防治并举。注重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坚持系统治理、防治并举,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大畈河小流域片区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对流域进行生态维护修复,建设生态护坡5100米,退化林修复4078.4亩。投资1.2亿元建设九龙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建设英山茶叶博物馆、道地药材文化馆、大别山生态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整体提升流域内基础设施,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8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收集管网19734米。配置智能垃圾分类亭1座,分类垃圾亭300余个,改造完成垃圾分类回收房6座。全力推进村庄绿化、水体净化、地面洁化、庭院靓化,打造和美乡村。
四是“四方合力”共同缔造。坚持领导挂帅、部门牵头、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科学统筹抓推进,条块结合抓治理。按照《大畈河小流域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把握时间节点,推进综合整治;根据流域治理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全力推进17个项目建设。投入1840万元开展拆违治乱、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流域内群众自发拆除乱搭乱建设施319余处,确保“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落实到位;践行“五共”工作法,结合“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制度,培育22个文化中心户,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主动参于到流域治理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当前正值酷暑季节,美丽的英山天气晴朗,绿草如茵,气候宜人,是一个天然避暑的好去处,我代表英山县委、县政府向各界朋友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英山品云雾、森呼吸、享康养!
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十分感谢市委宣传部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团风县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在此,我谨代表团风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团风县发展的各位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牛车河小流域地处大别山南麓,为丘陵型小流域,涵盖山、水、林、田bb电子官方网站、路、村庄等诸多要素,流域面积67.4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14个村和1个林场,常住人口14200人。过去,小流域核心区牛车河水库由于投肥养殖承包经营,叠加库区周边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水库,水质呈Ⅴ类甚至劣Ⅴ类状态,对牛车河周边生态环境和流域内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县锚定“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效。水质稳定在Ⅲ类,森林覆盖率达49.45%,农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周边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一、推进“三大行动”,夯实治理基础。一是统筹规划协调行动。以水系为脉络,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摸清家底,准确掌握牛车河小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状况,将流域范围内3个乡镇、9个村纳入统一规划,推动山、水、林、田、路、村庄系统治理。梳理涉及牛车河小流域治理范围的相关规划,强化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衔接,组建规划团队,在团风长期驻扎,精心编制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确保“多规”参数一致。二是项目策划生成行动。实行“规划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工作机制,梳理重点发展任务,形成年度任务清单,注重长短结合,做实“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抓到底”推进机制,让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积极拓宽资金来源,逐步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今年实施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7.114亿元。三是共同缔造提质行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落实县级领导领办共同缔造示范点工作机制,巩固提升牛车河等9个共同缔造试点成效,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如,“党旗下的塆组恳谈会”“四个民意通道工作法”“爱心积分激励”“人居环境整治责任明白卡”等实践办法。流域内牛车河村发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成效良好,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强化“三大攻坚”,坚守治理底线。一是截污控源。全面收回水库、湖泊、当家塘养殖承包权,实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从源头上保障水环境安全。紧盯畜禽养殖、挖山取土等重点领域环境问题,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拆除牛棚、猪圈、鸡舍36处、违法建筑物60余处。库区水环境质量常年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牛车河“幸福河湖”建设入选湖北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十大典型案例”。二是修复生态。严格实行库区“五禁”(禁止乱挖山、禁止乱砍树、禁止污水直排、禁止大型禽畜养殖、禁止垂钓),推进牛车河支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实施北部山区生态护坡及库岸整治。整治利用农田1.06万亩,建设完成临水护岸建设10公里、入库排水沟渠建设6公里、岸线多亩。以牛车河大型灌区建设为主,计划投资13.5亿元,连通区域内8座大中型水库,实现全域水资源共享和水环境保护共建。三是整治环境。对流域17个自然村启动流域内山、水、林、田、湖、水、电、路、气、房、网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新建村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80处,改造农村户厕3523户,建设生态沟渠和粪污处理终端,沿线个村全面实行粪污与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清运体系,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水域岸线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突出“三化特色”,发展富民产业。一是推动农业生态化。探索建立丘陵地区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机收和秸秆还田,鼓励发展水稻绿肥生产,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水稻1.7万亩,推动养殖业技术改造升级,建设富农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3个,环库周边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二是推动产业绿色化。牛车河小流域内经济作物多样,我县因地制宜打造百果原乡农耕、百花魅力风情、百草茶园观光等特色板块,建成600亩果蔬、500亩花卉、300亩道地药材、5000亩油茶、2500亩茶叶基地,创建“牛车河胖头鱼”品牌,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施“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探索股份合作等机制,如,引进楚林生态公司参与油茶、白茶项目建设管护,采取企业、农户、村集体“442”分红模式,实现三方共赢。三是推动旅游生态化。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山水田园境、秀美牛车河”为主题,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红色、古色文化等优势条件,积极发展乡村民宿、户外露营、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打造月亮湾露营基地、东岳花海、乡村客厅、垂钓中心、民俗文化馆等文旅项目,创新开展新春灯会、“五一”乡村文化旅游推介周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61.32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5亿元。积极撬动市场主体投资,团茗茶旅、荣耀天空之城、金丝楠文旅综合体等亿元项目招引落地,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乡村旅游度假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山青、水净、村美、民富”总目标,发扬持续作战、克难攻坚、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保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韧劲,采取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做好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努力探索更多治理经验。
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请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如何开展的,目前成效如何?
答:黄冈是农业大市,历史欠账较多,治理基数及资金保障压力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的主要内容之一,立足全市农村实际,“分区、分类、分期”推进实施,走出一条具有黄冈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分为四种模式。一是纳管。城镇内及其周边的村庄污水经污水支管收集后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二是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村庄或一定范围内农户的生活污水经管网或暗渠收集就近接入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村庄单户或多户的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四是环境管控。针对环境容量大、居住分散、非环境敏感区、污水不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或待拆迁、待搬转的村庄,农户产生的污水经化粪池等简单方式处置后通过环境进行消纳(含资源化利用),不产生农村黑臭水体等环境问题。此外,针对建设集中式、分散式设施、环境管控治理模式,都是鼓励出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农业、渔业利用等。无论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必须守住三个“三个基本”(基本看不到“脏乱差”。公共空间及房前屋后基本没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等乱排乱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基本没有清理不及时,臭气熏天,蚊虫纷飞的生活垃圾堆、畜禽粪污堆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被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三分建七分管”,目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运维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村镇自行运维。优点是运维几乎无成本,落实农户受益主体运维责任;缺点是村镇资金、技术力量不足,设施容易被遗弃荒废。二是村镇+第三方运维。优点是实行第三方专业运维,运维成效能得到有效保障;缺点是对地方运维资金保障能力要求高。三是建、管、运一体化方式。优点是倒逼企业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后期设施长效运维;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政府监管的难度。我市黄州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EPC+O(工程总承包+运维)方式,属于第三种。
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任务为3982个行政村(统计年鉴数据),2024年,省定我市需完成治理277个行政村,累计治理率需达到40.5%以上。按照《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要求,我市从高设标,自加压力,制定出台《黄冈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将2024年省定目标277个行政村,提高到541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治理率提高到50.45%以上。截止7月20日,全市今年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07个行政村,累计完成1932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治理率达48.52%,已超额完成省定40.5%的目标任务。按市定今年目标任务541个行政村计算,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5.23%,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问:“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两条底线之一,目前有哪些政策来支持粮食生产?
答: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黄冈市作为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党委政府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争取落实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目前,已出台普惠制支持政策主要有四项:
一是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去年国家支持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专项资金3808万元,主要是对实际种粮农民给予补贴,每亩补贴7.7-51.7元。
二是稻谷补贴。每年稻谷补贴资金在1.8亿元左右,主要是对种植稻谷的主体进行补贴,每亩补贴42.47元。
三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9亿元,主要是对有承包经营权的主体进行补贴,平均每亩补贴76元左右。以上三项补贴各年度间、各县市区略有差异。
四是水稻种植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是政府主导、主体参与的一项政策性保险。其中,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每亩保费66元,政府补贴46.2元/亩,农户承担19.8元/亩,最高赔付1100元,覆盖7个粮食大县。水稻基础保险每亩保费24元,政府补贴18元,农户承担6元,最高赔付400元。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地及时将相关补贴资金、保险理赔资金拨付到主体手中,一方面缓解农业生产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让老百姓享受政策红利,提升种植积极性。
问:据了解,去年11月白莲河水库已正式成为黄冈城区主用水源,承担黄州区、浠水县近30万人的供水重任,大畈河流域作为白莲河水库重要支流,如何借助小流域综合治理,保障城区用水安全?
答:感谢记者提问。英山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重要主体生态功能区,白莲河水库80%的水来自英山。我县始终将“一库清水入白莲”作为政治使命,每年投入资金近2亿元,对104.9水线下及滨水区畜禽养殖、石材加工、农业种植、网箱库汊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和生态修复。经过十年努力,库区水质稳步提升,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大畈河流域作为白莲河水库最重要的入库支流,今年来我们对标对标开展系列整治。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划定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亩。严格落实土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环保执法。推进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完成退化林修复4078亩、封山育林16841亩、荒地补植476亩,进一步巩固流域生态保护基础。
二是完善环保设施。推进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投资1100万元,将城区污水管网延伸至甘塘坳、马堑村,彻底解决大畈河流域城乡结合村污水收集问题。建成农村微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8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座、大三格式化粪池13个、污水收集管网19734米;建改农村户厕5134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58%,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82.10%。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开展河道整治,对重点河道进行疏浚,建设生态护坡,修复岸线生态。完善沿线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设施,大力开展流域村庄环境整治,清理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共计200余处,拆除脚屋厕所猪圈柴棚等205个。
四是推进水质提升。投资2418万元实施大畈河入河口湿地净化工程,通过建立“贝鱼草”立体结合水生态修复系统,为大畈河安装生态“过滤网”。
通过近半年的系列整治,大畈河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以上。
问:团风县因地制宜推进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探索创新,农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周边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效。团风县在保持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情况下,怎样继续推广复制?
答:记者朋友,你好。感谢你对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褒奖。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项目先行,在牛车河流域内我们共实施12类36个项目,总投资10.197亿元。截止目前,共完成项目18个,完成投资2.403亿元。正在建设和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7.314亿元,完成投资3.83元。在持续推进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整治的同时,我们注重统筹考虑,推进提质扩面,以点带面,延伸整治成果,将牛车河小流域面积由67.4平方公里扩充至149.64平方公里,新增扩展区82.24平方公里,涉及新增3个乡镇22个村列入综合治理范围,新增投资1.7079亿元。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工作推进机制,明确配合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推动牛车河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的精彩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39 0168 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