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治荆楚必治水。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有效探索模式。去年编制实施的《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内在地要求细化落实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构建省市县统筹、上下一体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实现全省“一盘棋”的“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抓整治、抓保护,但稍一放松就容易出问题。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是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但绝不能把流域综合治理简单理解为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把保护和发展搞成“两张皮”。否则,就有悖于流域综合治理的原理与方法,在实践中顾此失彼,留下隐患。“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是推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全省各地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总体要求和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下大力气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切实抓好流域综合治理这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最迫切的是要从底线、流域、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全面准确完整把握流域综合治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底线管控是流域综合治理的重大原则。这里的“底线”是指有关水问题的安全底线。水作为一种短缺产品,既存在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问题,又叠加了干旱缺水、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等问题相互交织,给治水管水带来巨大挑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生态大省,水安全风险高、水环境压力大,坐拥1062公里最长长江岸线,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要通过分区分类分级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坚决守住湖北全域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四条底线。坚守水安全底线,既要确保遇标准内洪水时,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防洪安全和运行安全,又要保障调水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还要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需求,保障重要河湖生态流量。坚守水环境安全底线,既要保障河湖水质不恶化,确保河湖水质优良率占比不降低,又要保障城镇饮用水安全,确保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处于优良级。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要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通农田灌溉排涝的“最后一公里”,建设高质量的水利设施,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重要生态空间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立足“流域”单元,就是既要遵循流域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又不能忽视流域的社会属性、行政属性、功能属性对自然属性的负面干扰与影响。
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首先,流域是指降水自然形成的以分水岭为边界、以江河湖泊为纽带的独立空间单元和集水区。同时,流域还是地表水循环过程的基本单元,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完整的水循环过程包括“大气—地表—土壤—地下、坡面—河道—湖泊(流域)”等自然水循环过程和“取水—输水—用水—耗水—排水”等社会水循环过程。流域的功能属性是指流域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功能会相互冲突,农业、工业,城乡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会相互挤兑。流域还具有行政属性,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往往被不同行政区分割,这大大提高了协同合作管水治水的制度成本。
通过编制省域战略规划,划定省、市、县各级流域治理单元,是湖北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创造性举措。在落实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在划定的单元内,明确防洪、供水等水安全底线,河湖库及水源地等水环境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及粮食产量等粮食安全底线,以及山、林、湖、草等生态保护底线,确定“管控清单”。“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各地因地制宜、分级分类划定了三级、四级流域片区,县乡畅通乡村河湖小流域的“毛细血管”,补齐县乡水网、中小河流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安全美丽河湖,建设幸福清洁小流域bb电子官方网站,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牢牢把握“流域”的单元属性,明晰流域片区的本底特征和资源禀赋,为统筹流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明确流域区域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不断夯实基础。
坚持系统观念治水,关键是要以流域为单元,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强化流域治理管理。习强调,“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作为河湖大省的湖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水是系统工程、生态工程,更是可持续发展工程。唯有立足于流域的系统性、河湖的规律性,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层次、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才能有效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立足“流域”治理单元的综合治水方法,要求在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在流域尺度和治理单元尺度内,着力通过各种科学化手段和制度机制,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实现洪水平衡、污水平衡、用水平衡,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达标、水生态健康、水景观优美、水文化浓厚、水管理智慧、水经济发展。“综合”治水方法,要求在确定流域底图单元“管控清单”的基础上,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增效。“综合”治水方法,要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综合”治水方法,意味着强化治山理水、源头治理、综合统筹,强化治理统筹,以及安全底线管控巡查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等治理机制的建立实施。
如果说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是一场战争,那么“安全”就是须臾不可退却的“底线”,“流域”单元就是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沿阵地,“综合”就是进攻策略与路径,“治理”则是科学组织指挥、有效夺取胜利的一次次进攻与突围,是整个战争中必须精心谋划而且战术战备精良的战役。
湖北当前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短板,洪涝风险较大;水资源配置不均,供水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河湖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防治的任务较重。坚决守住“四条底线”,关键是落实“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治理任务。通过完善防洪排涝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源涵养和水系连通修复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大力建设“荆楚安澜水网”,守住全省流域水安全底线;通过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积极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健全粮食收益增长机制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通过统筹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李妙颜 柯高峰,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139 0168 3345